元稹
元稹 : 唐代诗人。字微之,一作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上为北魏鲜卑拓跋部人。8岁丧父,家境贫寒,发愤苦读。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后登书判拔萃科,任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得宰相裴垍赏识,官至监察御史。直言敢谏,因弹劾不法官吏,而得罪宦官权贵,被贬为江曹参军。后转与宦官妥协,先擢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后官至宰相,为时论所薄。不久,遭排挤,贬为同州刺史,迁浙东观察使。病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元稹于诗歌、散文、传奇诸体,均有建树,以乐府诗的成就最高。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二人文学观点相同,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创作上极力推崇杜甫,在《乐府古题序》中继承并宣扬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精神,主张“刺美见事”,反对“沿袭古题”。对推动新乐府运动的深入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诗作题材相当广泛,《新题乐府》12首和《乐府古题》19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为深刻、广泛的反映。或揭露官军骄横,同情农民疾苦;或讽刺统治者奢侈享乐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对安史之乱前的朝政腐败和招致祸乱的原因,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努力庙谟休用兵”的主张。全诗寓含讥讽,与白居易《长恨歌》齐名。乐府诗外,有艳情悼亡一类小诗,描写细致,感情真挚,颇为感人;以《遣悲怀》三首最有名。艺术上,元诗学杜而又富有变化,形成清新自然,平浅明快,容易为人接受的艺术风格,人称“元和体”。但成就不及白居易。所作散文多是制诰,不用通行的骈体,而改用古文,格高词美,为人仿效。另撰有传奇《莺莺传》,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文笔优美,但思想倾向基本上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作者曾自编诗集,名《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制诰、铭诔等,共100卷。宋时只存60卷。有宣和年间刘麟所刻闽本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出版今人卞孝萱《元稹年谱》,可资参考。
元稹于诗歌、散文、传奇诸体,均有建树,以乐府诗的成就最高。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二人文学观点相同,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创作上极力推崇杜甫,在《乐府古题序》中继承并宣扬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精神,主张“刺美见事”,反对“沿袭古题”。对推动新乐府运动的深入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诗作题材相当广泛,《新题乐府》12首和《乐府古题》19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为深刻、广泛的反映。或揭露官军骄横,同情农民疾苦;或讽刺统治者奢侈享乐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对安史之乱前的朝政腐败和招致祸乱的原因,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努力庙谟休用兵”的主张。全诗寓含讥讽,与白居易《长恨歌》齐名。乐府诗外,有艳情悼亡一类小诗,描写细致,感情真挚,颇为感人;以《遣悲怀》三首最有名。艺术上,元诗学杜而又富有变化,形成清新自然,平浅明快,容易为人接受的艺术风格,人称“元和体”。但成就不及白居易。所作散文多是制诰,不用通行的骈体,而改用古文,格高词美,为人仿效。另撰有传奇《莺莺传》,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文笔优美,但思想倾向基本上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作者曾自编诗集,名《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制诰、铭诔等,共100卷。宋时只存60卷。有宣和年间刘麟所刻闽本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出版今人卞孝萱《元稹年谱》,可资参考。
今日更新
-
旁㐌故事
[2021-05-08]
-
《鰕䱇篇》
[2021-05-08]
-
朱㿥
[2021-05-08]
-
黄
[2021-05-08]
-
完颜
[2021-05-0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