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哈·侯赛因

2021-05-06 趣诗词网-文学百科 https://www.qushici.com

  塔哈·侯赛因 : 埃及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家境贫困,3岁时患眼病双目失明。13岁入爱资哈尔大学,攻读宗教和语言课程。1908年入埃及大学,学习历史、文学和外语,1914年毕业时获该校颁发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曾派往法国留学,1919年回国,任埃及大学古代文学史教授。此后还担任过开罗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杂志主编、亚历山大大学校长、教育部长等。1956年埃及作家协会成立,他担任主席,并任埃及政府关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最高委员会主席。1959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在半个多世纪里,他著述甚多,对阿拉伯语言、文学创作作出多方面的贡献,被称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作品有翻译,有对阿拉伯古典文学和法国文学的研究、评论,也有各种题材的中短篇小说。
他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写作,两篇博士论文《纪念阿布·阿拉》(1914)和《伊本·赫勒敦及其社会哲学》(1918)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留法回国后,在国内文化战线上新与旧的斗争中,他加入了文化复兴派的行列,一面积极翻译介绍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作品,一面努力整理研究阿拉伯古代的文化遗产,探索埃及新文学的道路。最初,他翻译亚里斯多德的《雅典人的道路》和索福克勒斯的戏剧,后又改而介绍法国戏剧,以改变当时埃及戏剧落后的状况。在研究古代阿拉伯的诗歌中,他发表《论蒙昧时代的诗歌》(1926),采用笛卡尔的方法,即对一切事物表示怀疑,不受古人影响。他提倡思想自由,认为除了用批判研究的方法考察文学外,还不应受学派和信仰的限制。这些主张遭到保守分子的反对,这部作品也被政府查禁。经过这场斗争后,他开始写作自传体小说《日子》。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共3册,分别发表于1929、1939和1962年。作品抨击了当时陈腐的教育制度。较重要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鹬鸟声声》(1934)、《苦难树》(1944)、《大地受难者》(1948)以及据阿拉伯和伊斯兰古老传说写成的历史小说《山鲁佐德之梦》 (1943)、 《真实的诺言》(1949)等。在文学评论方面,他写过《诗歌与散文漫谈》、《动物乐园》、《文学良心明鉴》、《荆棘园》、《伊斯兰教明镜》等。他还著有历史人物评传《思想领袖》(1925),散文集《春夏行》、《来自远方》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