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人民性

2021-03-21 趣诗词网-文学百科 https://www.qushici.com

  文学的人民性 : 衡量文学作品对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表现程度的概念。这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人提出来的。他们指出:民族生活不是统一的,有民众的生活和“有教养社会”的生活两种。文学必须表现人民的生活,首先要描写农民的命运。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无情地批判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不仅仅是指描写民间的仪式、风习,或学习运用人民的语言等。文学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的深度在于究竟把某一时代和人民的自然意向表达到什么程度。杜勃罗留波夫曾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中写道:把文学的人民性同揭露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用以评价进步作家及其作品所起的团结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进步作用。列宁关于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关于“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无产阶级文学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毛泽东同志关于对过去时代作家作品的评价,首先必须看其“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的论述,是对人民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成为评价文学作品思想性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时区别精华和糟粕的尺度。文学的人民性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是指文学作品直接描写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抒发人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人民的愿望。间接表现是指文学作品描写非人民生活,如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他们内部的斗争,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等。在这类描写中,只要作家站在人民的立场,表现了同情人民的倾向,或者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