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 德国古典美学经典著作之一。康德著,发表于1790年,与《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合称康德的三大批判著作。它在哲学上竭力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一方面承认物自体的存在,承认物质世界是感觉与经验的来源;另一方面又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时间、空间、因果律等都属于先验的范畴。一方面承认神、灵魂不朽,自由意志之类的传统概念是无法证实的;另一方面又主张为了使实践道德活动具有最高的指导原则,还必须假定它们的存在,为信仰留下足够的地盘。康德美学在他整个哲学体系中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判断力批判》分导论、分析论、辩证论、目的论四部分。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分析论,分析论又称“审美判断能力的分析”,有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两章。他首先对美的本质做了详尽的考察,根据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美的判断。(1)审美判断不涉及利害计较,不是欲念的满足,对象以它的形式而不是以它的存在来产生美感,所以美感不同于一般的快感。(2)审美判断具有一种普遍的可传达性。这种普遍可传达性不依靠对象和逻辑推理,而建立在人类的“共同感”基础上。(3)审美判断既然不涉及概念和欲念,也就不带有任何目的的考虑,它评判对象的美不美,既不是从对象的外在目的,即有用与否出发,也不从对象的内在目的即完善与否出发,它在客观上是无目的的,然而在主观上又是合目的的,它要求对象具有适合主体想象力与知解力自由活动与和谐合作的形式。(4)审美判断既然是普遍的和合目的的,同时就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同样与概念无关,它不是逻辑的必然性,而是范例的必然性。人们只可以体会它的存在,而不能明确地说出。在“崇高的分析”里主要分析美与崇高的异同及数量、力量这种崇高的特性、崇高与美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它们都不涉及概念和欲念,都具有主观的合目的性,并且都是可以普遍传达的。但是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就对象来说,美涉及对象的,而崇高涉及对象的无形式都是有限制的。崇高的对象恰恰在于无限制,无限大。就主观心理来说,美是单纯的快感,崇高却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美更多地涉及质,崇高更多地涉及量。
艺术理论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他对美与崇高的分析为基础的。他给艺术的定义是:“通过以理性为活动基础的意志活动的创造叫做艺术。”认为自由(想象力与理解力自由结合的活动)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相通,游戏与劳动对立。艺术创作靠天才和审美趣味。艺术天才有四个特征:创造性的,范例性的,自然性的,只限于美的艺术领域的特征。天才是天生的才能,但它只能为美的艺术作品提供材料,加工这种材料则要靠审美趣味(判断力),审美趣味比天才更重要。二者不可兼时,宁要趣味不要天才。
康德的美学体系庞大而复杂,既有大量形式主义的东西,又有很多表现主义的内容。而且矛盾重重。但他在美学史上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和认识价值。
艺术理论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他对美与崇高的分析为基础的。他给艺术的定义是:“通过以理性为活动基础的意志活动的创造叫做艺术。”认为自由(想象力与理解力自由结合的活动)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相通,游戏与劳动对立。艺术创作靠天才和审美趣味。艺术天才有四个特征:创造性的,范例性的,自然性的,只限于美的艺术领域的特征。天才是天生的才能,但它只能为美的艺术作品提供材料,加工这种材料则要靠审美趣味(判断力),审美趣味比天才更重要。二者不可兼时,宁要趣味不要天才。
康德的美学体系庞大而复杂,既有大量形式主义的东西,又有很多表现主义的内容。而且矛盾重重。但他在美学史上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和认识价值。
今日更新
-
旁㐌故事
[2021-05-08]
-
《鰕䱇篇》
[2021-05-08]
-
朱㿥
[2021-05-08]
-
黄
[2021-05-08]
-
完颜
[2021-05-0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