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任 : 南朝梁文学家。字彦异。乐安博昌(山东寿光)人。幼而好学,早知名。宋丹阳尹刘秉辟为主簿。时任昉年方16岁,以气忤刘秉之子。后为奉朝请。州举秀才,拜太常博士,迁征北行参军。仕齐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永明中,齐竟陵王萧子良广召文学之士,任昉参预西邸之游,是“竟陵八友”之一。由此与梁武帝萧衍交往,并相友善。及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均出自任昉之手。入梁,拜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出为义兴太守,在任清廉,妻儿食麦而已。后转御史中丞、秘书监。天监六年(507)出为新安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1年以后卒于官舍。
任昉藏书万卷以上,以博学能文著称。他与沈约、王僧孺都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梁书·任昉传》称自齐永元以来,秘阁四部,篇卷纷杂,任昉亲自雠校,由是篇目遂定。他的文章颇受当时学者文宗王俭、沈约的器重。他才敏思捷,尤长表诰,起草文书,往往不加点改,操笔立成。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他。故时有“沈(约)诗任(昉)笔”之称。较好的作品有《王文宪集序》、《吊刘文范》等,笔中有情,骈行俪体之中不失雅逸之气,甚见渊博。他晚年转而为诗,意欲胜过沈约,因此对“沈诗任笔”之说“深恨之”。但他作诗意好逞博,动辄用事,所以显得用典太多,辞意滞涩,“诗不得奇”(钟嵘《诗品》卷中)。他的这种诗风为都下士子所倾慕,率相效法,步入穿凿歧途,所以时人有“才尽”之谈(《南史·任昉传》),亦受到诗评家钟嵘的批评(见《诗品》序、卷中)。今存诸诗,其内容都还较平实,或直抒胸臆,或写景抒怀,文笔清丽,情辞婉转,没有“博物”的毛病。
任昉文章享名当世,称其“所著文章数十万言,盛行于世”,有文章33卷、《杂传》247卷、《地记》252卷等等,均已佚。明人张溥辑有《任彦异集》,收入其《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任昉藏书万卷以上,以博学能文著称。他与沈约、王僧孺都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梁书·任昉传》称自齐永元以来,秘阁四部,篇卷纷杂,任昉亲自雠校,由是篇目遂定。他的文章颇受当时学者文宗王俭、沈约的器重。他才敏思捷,尤长表诰,起草文书,往往不加点改,操笔立成。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他。故时有“沈(约)诗任(昉)笔”之称。较好的作品有《王文宪集序》、《吊刘文范》等,笔中有情,骈行俪体之中不失雅逸之气,甚见渊博。他晚年转而为诗,意欲胜过沈约,因此对“沈诗任笔”之说“深恨之”。但他作诗意好逞博,动辄用事,所以显得用典太多,辞意滞涩,“诗不得奇”(钟嵘《诗品》卷中)。他的这种诗风为都下士子所倾慕,率相效法,步入穿凿歧途,所以时人有“才尽”之谈(《南史·任昉传》),亦受到诗评家钟嵘的批评(见《诗品》序、卷中)。今存诸诗,其内容都还较平实,或直抒胸臆,或写景抒怀,文笔清丽,情辞婉转,没有“博物”的毛病。
任昉文章享名当世,称其“所著文章数十万言,盛行于世”,有文章33卷、《杂传》247卷、《地记》252卷等等,均已佚。明人张溥辑有《任彦异集》,收入其《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