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
朱彝尊 :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浙江嘉兴)人。明清易代之际,曾秘密参加抗清复明活动。事败出走,游幕四方。清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稍后又充日讲官,知起居注,入值南书房。后经两度谪官罢职,遂归田隐居,著述以终。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兼学者,一生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在各个领域几乎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极大影响。
在诗歌方面,朱彝尊前后坚持创作65年之久,留下了大约2000余首作品。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别是生平经历大致相应,他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发生着十分显著的演变,亦即内容从现实渐趋空廓,格调从激烈变为平和,师法从学唐转向学宋。这种演变,客观上既显示了朱彝尊本人诗歌内容的丰富多采和艺术形式的“无微不臻”(查慎行《曝书亭集序》),也典型地反映了整个清初诗风演变的共同规律。在当时的诗坛上,朱彝尊与山东王士禛齐名,并称“南朱北王”。而在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中,朱彝尊既与查慎行同为初期两大家,又在某种意义上兼为开山祖师,对其他浙派诗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在词学方面,朱彝尊编选《词综》,提倡尊词体,崇南宋,宗姜夔,求醇雅,力挽明词颓风,开创出清代两大词派之一的浙西词派,影响了大批的词人。他本人的词作现存约600余阕,自编4个小集。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大抵“芊绵温丽”,“杂以悲壮”(曹尔堪《江湖载酒集序》);典赡博奥,精于用事;含蓄不露,一归醇雅。在当时的词坛上,朱彝尊与陈维崧齐名,并称“朱陈”。
在古文方面,朱彝尊现存作品近1000篇,抒情写景,传人记事,以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都颇有可观;同时叙述简要,语言雅洁,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顾炎武称它超出于当时的古文大家侯方域、王猷定等人之上(见朱彝尊《与顾宁人书》)。它对后来的桐城派古文,实际上也有一种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朱彝尊的文学著作有他手自编订的《曝书亭集》,后人又辑有《曝书亭集外稿》。他的诗词,清人曾做过不少注释。后世对朱彝尊研究颇多,也较为系统、全面。
在诗歌方面,朱彝尊前后坚持创作65年之久,留下了大约2000余首作品。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别是生平经历大致相应,他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发生着十分显著的演变,亦即内容从现实渐趋空廓,格调从激烈变为平和,师法从学唐转向学宋。这种演变,客观上既显示了朱彝尊本人诗歌内容的丰富多采和艺术形式的“无微不臻”(查慎行《曝书亭集序》),也典型地反映了整个清初诗风演变的共同规律。在当时的诗坛上,朱彝尊与山东王士禛齐名,并称“南朱北王”。而在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中,朱彝尊既与查慎行同为初期两大家,又在某种意义上兼为开山祖师,对其他浙派诗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在词学方面,朱彝尊编选《词综》,提倡尊词体,崇南宋,宗姜夔,求醇雅,力挽明词颓风,开创出清代两大词派之一的浙西词派,影响了大批的词人。他本人的词作现存约600余阕,自编4个小集。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大抵“芊绵温丽”,“杂以悲壮”(曹尔堪《江湖载酒集序》);典赡博奥,精于用事;含蓄不露,一归醇雅。在当时的词坛上,朱彝尊与陈维崧齐名,并称“朱陈”。
在古文方面,朱彝尊现存作品近1000篇,抒情写景,传人记事,以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都颇有可观;同时叙述简要,语言雅洁,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顾炎武称它超出于当时的古文大家侯方域、王猷定等人之上(见朱彝尊《与顾宁人书》)。它对后来的桐城派古文,实际上也有一种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朱彝尊的文学著作有他手自编订的《曝书亭集》,后人又辑有《曝书亭集外稿》。他的诗词,清人曾做过不少注释。后世对朱彝尊研究颇多,也较为系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