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信仰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
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
——【清】袁枚《恶老八首》
我以为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
——李大钊《精神解放!》
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
——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物质上知足常乐,精神上自得其乐。
——郑逸梅《老年谈写作》
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精神,它比金子还可贵。这就是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
——丁玲《漫谈恋爱》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
——丁玲《〈西江月〉序》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人的精神,也和自然力一样,有无限的潜力。
——徐懋庸《打杂新集》
精神的力比过人的臂力更雄伟,更能征服人,征服人心。
——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人的精神仿佛是一个在诗与科学这两个左右端点之间作来回波动的滴答“钟摆”。
——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周国平《精神的故乡》
精神纯然是无休无止的一个过程,不指望在任何一个目的上停下来。
——史铁生《答自己问》
渺小的精神太易受到琐事的牵制,伟大的精神的特征是空话连篇。
——【法国】拉罗什富科《道德箴言录》
精神的高雅在于思考那些善良和优美的事物。
——【法国】拉罗什富科《道德箴言录》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德国】黑格尔《美学》
精神上的创伤就有这种特征——它可以被掩盖起来,但却不会收口,它是永远痛苦,永远被触及就会流血,永远鲜血淋淋地留在心头。
——【法国】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人的精神上的忍受力是极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彻底地消灭人们对幸福的希望。
——【美国】希尔德烈斯《白奴》
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悲痛回忆》
在这世界上,除了人类心灵的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的。
——【俄国】契诃夫《第六病室》
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要是两颗充满着爱的心就行了。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一个人的精神情趣越是贫乏,他在寻找精神欢乐手段方面表现得越是低下。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无论是绝望还是不幸,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精神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首先产生于克服自身的悲观情绪之中。
——【日本】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衰老的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苏联】阿·巴巴耶娃《人和命运》
唯有对真理服从之时,精神才显得既有益又高贵。
——【德国】赫尔曼·黑塞《玻璃球戏》
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梁启超《评非宗教同盟》
信仰为人人之自由,而思想乃绝非武力所能压制者。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信仰多等于无信仰。
——傅东华《动荡时代的信仰》
没有主义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
——李公朴《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假象绝不能迷住战士的眼睛,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
——巴金《做一个战士》
“信仰”是要靠“韧性”来支持,不能单凭“冲动”表现。
——沈从文《给驻长沙一个炮队小军官》
信仰就是提升你价值认识由低向高的力量。
——唐君毅《人生之体验》
有关信仰的问题,应当彼此尊重,各听自便,不要强求,也不能强求。
——柯灵《遥寄张爱玲》
信仰,崇拜,是不需要讲道理证明的。
——金克木《文化卮言》
信仰应当是人类自由的获得而不是人类自由的丧失,应当是创造的自觉而非服从的盲目。
——顾伟康《信仰探幽》
信仰是内心之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周国平《精神的故乡》
信仰是文明的开始。
——陈凯歌《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信仰可以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信仰可以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但是,它的主观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对它诉诸可靠性,而最好不要要求它的真实性。
——荆学民《人类信仰论》
信仰是人生的一盏明灯,这明灯始于人之初,指引着人走进茫茫无涯的人生旅途。
——荆学民《人类信仰论》
真正的殉道者是为一种真正的并且其真理已为他证明了的信仰而献身的人。
——张锡金《人生哲语:信仰说》
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了双重的武器。
——【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一切力量的一致才是真正的信仰。
——【古罗马】奥维德《片断》
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
——【意大利】但丁《神曲·天国篇》
没有信仰的人如同盲人。
——【英国】弥尔顿《科马斯》
人没有信仰就不能认识真正的美好,也不能认识正义。
——【法国】帕斯卡尔《思想录》
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
——【英国】托·富勒《箴言集》
人类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有信仰的动物。
——【英国】哈林顿《大洋共和国》
有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
——【英国】小巴特勒《笔记》
信仰是对见不到的事物的爱,是对似乎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信赖。
——【德国】《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信仰正像一个神圣的器皿那样,个人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感情、悟性、想象献纳其中作为祭品。
——【德国】《歌德自传》
所谓信仰就是自我暗示,在潜意识中被宣布或反复指点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法国】拿破仑《成功的哲学》
信仰就是热望之爱。
——【美国】查宁格《备忘录》
信仰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就如同其他各种感情一样,恰好同激动的程度成正比。
——【英国】雪莱《雪莱政治论文选》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都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我们生来就有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就像一棵会结苹果的树。
——【美国】爱默生《处世之道》
信仰不在膝头,而在心头。
——【英国】杰拉尔德《魔鬼的钱》
信仰常常蕴含着为了宏观事实,而否定微观事实。
——【美国】霍姆斯《早餐桌上的教授》
信仰就是生命力。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我的忏悔》
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美国】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俄国】《契诃夫手记》
信仰能欺蒙人,可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使一个人的面貌添上一种神采。
——【印度】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
——【法国】《罗曼·罗兰回忆录》
通向真正信仰的道路,是要经过无信仰的沙漠才会达到的。
——【苏联】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在现实中,没有信仰的人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没有希望,内心深处焦虑不安。
——【美国】埃里希·弗洛姆《占有或存在》
信仰是人生的强有力的支柱,是众多文明的基础。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信仰不是逢场作戏,不是作为形式上的信仰,而是生平一贯的作为精神支柱去信仰。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