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发愤著书

    发愤著书 : 汉代司马迁对文艺创作动因的解释。司马迁认为,古代哲人的著述,都是“欲遂其志之思也”。即想抒......

  • 赋、比、兴

    赋、比、兴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一般理解为诗歌的表现方法。最初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今人......

  • 美刺

    美刺 : 儒家对诗歌教化作用的一种规定,类似今天说的歌颂和暴露。语出《毛诗序》。 《诗序》释“颂”道:“颂......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 : 儒家的诗教,或者说儒家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语出《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观物取象

    观物取象 :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艺术起源的一种解释。语出《易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 言、意、象

    言、意、象 : 《易传》提出的一组对后来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范畴。《易传·系辞传》:“《易》者象......

  • 得意忘言

    得意忘言 : 庄子提出并经后人发展了的关于艺术欣赏的命题。又称“得意忘象”。庄子认为,语言文字是不能完全......

  • 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 中国古代认识论中关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命题之一。道家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

  • 虚静

    虚静 : 先秦对审美和艺术创作心态的认识。虚,是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保持空明的心境;静,是内心的平和、宁......

  • 雕琢复朴

    雕琢复朴 : 庄子提出的重视自然之美的命题。语出《庄子·山木》;北宫奢替卫灵公铸钟,三月便做成上下二层的......

  • 心听神遇

    心听神遇 : 庄子提出的对道的把握方式,借指对审美对象的直觉领悟。语出《庄子·人世间》:“若一志,无听之以......

  • 涤除玄览

    涤除玄览 : 老子关于体悟道的心态的描述,借指艺术创作、审美时的空明心境。又称“涤除玄鉴”。语出《老子·......

  • 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 : 老子对道的特性的描述。现多用来指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极高境界。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

  •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 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下》,本意讲士的修养,孟子主张善士和善士交往,但不限......

  •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 孟子提出的读诗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问孟子,《诗经》中说:“普天之下,......